这一时期,教育学界人士已普遍重视寻求既适合国情、又顺应世界潮流的新教育。进入抗战以后,这一努力更加自觉了。抗战时期,中国教育研究的中心任务,是如何迅速普及教育,提高民众素质,激发爱国情操和增强民族精神。因此,师范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研究受到格外重视。
此期还出现了许多师范研究所,如中央大学师范研究所,西北师范学院师范研究所和中山大学师范研究所等。国民党政府教育部于1938年颁布了“师范学院规程”,新建了国立师范学院,国立西南联大师范学院等专门训练师资和教育研究人才的高级学府多所。此外,重要的教育研究机构还有国立民族生理心理研究所,四川省立教育科学馆和广西省教育研究所,私立的中国民生建设实验院。[23]
在上述众多的研究机构中,以中央大学、西北师范学院和中山大学的师范研究所较有成绩。中央大学师范研究所注重教育心理的研讨,出版有《教育心理学报》,在艾伟的主持下,对大中小学以及社会教育心理的研究,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西北师院师范研究所则侧重于中等教育的各种研究,在李蒸的主持下,对师资和国文教读的改进、英语课本和写作错误的分析、注音符号等问题的探讨,贡献良多。中山大学师范研究所设有教育和心理两个学部。教育学部分成教育理论、教育行政、教材教法和教师问题四个部门;教育心理学部分成理论心理、测验统计、学习心理和职业心理四个部门。两个学部分工合作,颇能反映当时中国的教育学研究风气。